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仙侠 > 漫步诸天的道士 > 第235章 书生意气,未来规划

“就是因为死了太多的武勋,才导致如今这文武失衡的局面。-n^i?a′o^s/h^u_w/.¢c_o/m¢”商不器耐心地解释道。

望着商不器那隐隐看不惯的模样,林平之心中一动,试探着说道:“商兄,也算是饱读诗书的文人,怎么……似乎对文官执掌兵权一事,并不太认可?”

“我并非全然反对文官掌兵。”

“文官之中,真正懂得行军打仗的又有几人?像于公(指于谦)那样的儒将少之又少。”商不器闻言说道:“前宋之时,文官全面执掌国家军政大权,结果呢?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啊!”

林平之听到这番言论,脸上那股愤慨的表情瞬间消失。

他认真抱拳道:“商兄远见,平之佩服。”

师父太渊跟他说过,一个人要是能跳出自身的阶级来看待事务,那这样的人只要中途不夭折,必定会成为一时之人杰。

此刻的商不器,无疑就展现出了这样的特质。

“我刚才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那些死的武勋们看起来可能无足轻重,但实际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商不器目光灼灼,他给几人分析这背后的牵扯。

“愿闻其详。”林平之说道。

“其一,我大明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这三大营,精锐尽失,几乎全军覆没,导致后来的三大营名存实亡,直接堵死了大半个武将们的升迁渠道。\n\i,y/u_e?d`u`.?c′o¨m`”商不器说道,“而且最为致命的是,死的全部都是有身份、有背景的武勋世家子弟,还有正直青壮之年的军士们。”

“其二,随着那些有能力、有资格、有资质的武将们在那场灾难中全军覆没,朝廷武将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只剩下青黄不接的下一代。”

“于本职的武事兵法稚嫩无比,能力平平。于文方面,也根本无法在朝堂上和诸多文臣抗衡,导致武将地位越来越低。”

这说的深入浅出,不仅林平之能理解,连绯村剑心都听懂了。

林平之不禁类比思考,就如自己所知的华山派一般。

二十年前“剑气之争”把他的底蕴全都败光了,直到现在都恢复不过来。

现在即便岳不群当上了五岳派的掌门,可又怎能与二十年前那个享有“拳出少林,剑出华山”美誉的华山派相提并论呢?

彼时的华山派,整个门派拥有近三十位一流武者,何等繁荣!

“其三,林兄可知五军都督府?”商不器问道。

“有听说过。”林平之脑海里闪过关于其的介绍,道,“其总揽军旅大权,负责领军作战,特派任务、管理屯田、掌握军籍,拥有推选将领的职权。”

“正是如此。′w^a~n!g`l′i\s.o′n¢g\.+c·o^m·”商不器说道,“太祖皇帝设立五军都督府的本意是好的,五军都督府调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只听命于皇帝,相互节制互不统属。”

“听商兄的意思,这五军都督府也出问题了?”林平之闪过一个念头。

“林兄心思机敏。”商不器赞了一声,“大事件之后,五军都督府全军覆没,自此,武将的任命和升迁,军队的作战和指挥都由兵部的文臣指挥。”

林平之彻底明白了商不器的意思。

从战略意义上看,武将勋贵自此就在朝堂上失去了话语权。

“那看来,我就算考上这武举,似乎也没什么意义了。”林平之经过商不器的述说后,不禁生了退意。

“不。”

商不器否定了他的想法。

“刚刚我说了,朝廷目前武勋已经极度衰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人才,以在下对林兄的了解,武状元不敢说,但至少中武进士是没有问题的。”

“然后呢?商兄刚才也说了,武将现在是处处受限。”林平之嗡声道。

“我也说了,当今陛下重视军事,爱护武将,维护国家统一安定。”商不器言语间不乏赞美之词,“多次武力收复哈密,也与吐鲁番打过几次硬仗。林兄若是参军领兵,以你才能,未来就算是封候拜将,也犹未可知。”

商不器是真的很看好林平之。

自身武功高超,又熟读兵书战策,而且也有过小规模的战场经历,更是……有一位、学究天人,深不可测的师父!

商不器余光瞄了一眼太渊。

虽然,从刚才开始,太渊就一直没怎么说话,但商不器可从没小觑过这位道人。

治水三年,他从各方面了解过太渊,其道行高深近乎陆地神仙。

每当天象有所变化,太渊总能提前洞悉,而后众人便能从容指挥布置。

三年下来,无一不中,从未失误。

光是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在大军作战中便如同增添了五分胜算,更不用说太渊还身怀其他种种神奇异术。

更何况,商不器对自己的仕途规划中,也是希望能有一位武官方面的可靠盟友。

注意,是盟友,不是那种附庸。

什么样的人能做他的盟友?

不敢奢望军神级的人物,但至少是有名将之姿。

林平之是名将吗?

商不器不敢确定。

但他觉得,林平之有那个潜力。

至少,比如今那些武勋里的无能之辈有指望。

他为什么需要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