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南宋之帝王大业 > 分章完结296

后朝着乔行简说道:“刚才一个枢密院的友人告诉我,府库今晚就运送了一批物资去码头,准备运送到燕京。wanben.com”

乔行简听了李宗勉的话之后,一阵诧异,现在北方在打仗,每天都有物资往北方运送,这根本就没有什么稀罕的,虽然运往燕京,但是也不足为奇,赵昀估计要求燕京了,况且燕京北海那里马上就要封冻了,所以连夜运送物资也没有是情理之中,毕竟海运力量大,能够赶在封冻之前多运送一些物资去燕京,也是不错的。

看着乔行简的诧异,李宗勉知道自己没有说明白,然后朝着李宗勉说道:“一开始我也没感觉有什么奇特,但是后来这个友人说道,运送的物资是为御林军家眷准备的物资。”

李宗勉这句话一出,顿时让乔行简一阵诧异,赵昀现在不是皇帝,但是他来到临安之后,重新组建了御林军,虽然对外宣称是侍卫军,但是驻地依然是之前的御林军驻地,于是百官还是习惯称为御林军。

宽且认定赵昀迟早都要称帝,所以现在是侍卫军,将来还是御林军,所以官员就都称呼御林军。

御林军的指挥使是霍仪,此时就在赵昀身边,同时五千御林军也一支护卫着赵昀,此时紧急往燕京运送一批物资,都是给御林军家眷的,这也就说明了御林军的家眷都要去燕京城了。

御林军的家眷都去燕京城了,那么也就是说赵昀要将燕京城定为都城了,这下子可是让乔行简震撼不已了。

一阵惊骇之后,乔行简渐渐地恢复了冷静,在很多人看来,赵昀北迁都城是必然的,而且认定赵昀一定会还都,将都城迁移会汴京,这也是对赵宋宗室的告慰。

赵昀现在竟然要将都城迁移到燕京,乔行简渐渐冷静下来之后,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汴京虽然是赵宋古都,但是地理位置不好,临近黄河,时刻都要承受黄河水患的威胁,加上周围都是平原,无险可守,当年就是因为这一点,金人只要渡过黄河,就可以直取汴京城下。

于是当年就有很多官员提议将都城迁移到洛阳,四面环山,还有虎牢关等关隘镇守,或者是长安,都可以保全。

但是赵宋宗室出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迁都,最后造成当年的靖康之难,赵宋皇室和百官全部沦为俘虏。

此时赵昀没有将还都汴京,也是可以理解的,加上北方这些年一直都有强权存在,从当年的辽国,到后来的金国,经营燕京城超过三百年,燕京已经成为北方中心,无论是在地理上面,还是在城池规模,还有防御能力上面,燕京都是要远远超越汴京的。

加上燕京没有黄河水患,所以作为都城也是非常理想之地。

作品相关 第451章 理学的出路

“蜀王这是将都城订在燕京啊。”

李宗勉叹息地说道,此时他内心是非常不愿因还都的,他甚至都想要了劝说赵昀继续将临安作为都城。

李宗勉这是有私心的,南方是理学的中心,如果都城离开了南方,那么理学的天然优势就消失了,这对于理学将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此时赵昀已经表明了要定都燕京城,那么百官和朝廷都要迁移燕京城,这基本上让他们失去了在临安的根基。

此时一想到还都,无论是汴京,还是燕京城,李宗勉都有些失落,他们离开了南方,千里迢迢去燕京城,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了。

乔行简此时反倒是没有那么多的忧虑,他知道还都是必然的,去汴京也好,燕京也罢,都是一个样子。

乔行简知道李宗勉的担忧,他虽然也是理学出身,但是乔行简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仕途,但是眼前的这位好友就不同了,李宗勉整天都在为理学的将来思考。

在乔行简看来,这位好友似乎进入了一种病态的疯狂之中,他已经有些极端了,天下之大,李宗勉一心想要将理学定为官学,天下读书人都要习理。

乔行简认为这样的局面是不会出现的,只能说李宗勉可敬,在乔行简内心里面,他认定理学的出路是在得到赵昀认可,这才是关键。

乔行简非常明白赵昀是一个使用的人,他不看重人的才学,看重的是能力,但是理学出身的学子恰恰想法,他们都专注学说思想,反倒是才能有限,这次被赵昀斩杀的几十名官员,多半都是理学出身,在关键时刻将事情办砸了,最后被军法斩首了。

“乔大人,咱们是不是给蜀王上书,劝说蜀王不要回都。”

李宗勉随后朝着乔行简说道,但是乔行简摇了摇头,他认定这件事情不现实,赵昀还都已经是必然。

乔行简略微思索了一下,虽然他看重的是自己的仕途,但是他也是理学出身,就必须要为理学的出路思考。

乔行简随后说道:“明年秋天就要科举考试了,这次蜀王决定还都燕京城,那么科举考试也将在燕京举行了,李大人要早做准备。”

李宗勉听了之后,心中一阵纠结,赵昀还都燕京已经是必然了,但是第一年的科举还要在燕京举行,毕竟北方刚刚恢复,让学子们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