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一湖新”真正的当家人赵湖一开始质疑丁瑚的经营方略。
小丁在“小丁面馆”搞的那一套革新在赵湖一看来并无多大意义,他认为,小丁现在是捧着金饭碗吃糠咽菜。
为此,赵湖一多次找到老杨头,表示自己理解不了小丁的做法。
老杨头是个很有见识的人,小丁的做法他是深为赞许的,看小伙子年纪轻轻的就这么有远见,老头心底很是宽慰。
于是,老杨头多次好言安抚赵湖一,劝他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有些钱,不是咱们该挣的,拿到手也捂不热。
可惜,赵湖一根本听不进去,在他看来,老杨头太老了,脑子已经转不过来了;小丁太保守了,完全不是年轻人应有的作派。
于是,赵湖一开始按照他自己的意见调整饭菜的种类和样式,饭店的经营理念也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后厨的厨师们以及餐厅服务员发现赵经理的做法与丁先生的意见往往相左。
问过老杨头之后,后厨厨师们和餐厅服务员开始按照赵经理的意思安排日常的工作。
这一天晚上八点多钟,老杨头上“小丁面馆”找丁瑚闲聊,说着说着就提到了赵湖一近期的变化。
“这样下去不行呀,你俩的做法大相径庭,有些钱,他想多挣一些,也属正常。其实,他一直就是这样的作派,啥生意挣钱他干啥,看着快亏本了,再换一个行当接着试水。年纪不小了,估计也改不了了。”老杨头不大看好“一湖新”的未来。
“我也发现了,弄得后厨师傅们不知道该听谁的了。长此以往,您在那边待得也会不自在的,要不,您到面馆这边吧,咱们这边一直缺人手,有您帮着把关,我好腾出时间和精力学中医。”小丁见事甚明,想着与其最终闹得不欢而散,不如及时退出来大家各忙各的。
如此一来,大家也避免了伤和气,以后在大街上偶遇,彼此还是朋友。
“好吧,那我把那边的杂事处理一下,过段时间就过这边来?”老杨头随口回应道。
“行!穆倾欣您也见过的,此人甚是可靠,面馆这边以后就辛苦你们二位多费心了。”
“呵呵……这话说得太见外了,成!那咱就这么定了。”
两周后,老杨头找到赵湖一,说他年纪大了,有点儿跟不上“一湖新”的日常节奏,提出辞工。
赵湖一也感觉老杨头继续管理“一湖新”影响他赚钱的速度,于是,两人乐乐呵呵地就解除了合作关系。
赵湖一还算讲义气,给了老杨头一笔说得过去的钱,老杨头说,他就是个打工的,这钱拿不着,坚辞不受。
二人推让了半天,赵湖一只好把钱收了回去。
过了几天,老杨头正式到“小丁面馆”上班,餐馆日常管理方面的事就交由他处理了,小丁对大伙说,餐馆以后的经营渐趋正规,杨叔以后就是店里的经理。
出人意料的是,穆倾欣成了经理助理。
许葭敏正经八百地成了打杂的了,好在她对此毫无怨言,每天起早贪黑地忙活,完全不象一个实习生的作派。
小丁原先想着许葭敏在店里待上一段时间,好奇心的热乎劲儿一过,她自然则然地就回“愉心居”了,没想到,她反而正经八百地当起了勤杂工,基本上取代了原先属于穆倾欣的位置。
没办法,千金难买人家乐意,好在“小丁面馆”人文环境非常宽松,大厨也好,勤杂工也罢,彼此处得跟家人相仿,互相都不以为意。
有时候,人们闲聊起来,都说小丁先生和杨叔当初不都是勤杂工出身嘛,有什么呢?
这一天一大早,小丁和老杨头约着穆倾欣到集市采购一天所需食材,在海鲜区碰到了前来采购的张二奎。
张二奎把小丁叫到一边,悄声告诉他说:“你们那边那位郭师傅最近频频跟许多饭店老板接触,看样子,这是想跳槽呢!你心里有个数哟。”
“咱店里的员工向来是来去自由,很正常吧?”小丁不以为然地回应道。
“看你说的,好象我挑拨是非似的,呵呵……我们外人看问题跟你们内部员工看人看事不一样的,那位郭师傅打一开始看着跟你们就不一样,你还是多注意些好。”
“行!我心里有数。谢谢二奎哥提醒。”
“就是嘛!防人之心不可无,郭师傅可是行家,店里许多经营方面的秘诀,人家一看就明白,跳槽之后,比照着咱这边照搬一套,你有啥脾气?最后吃亏的不不还是你吗?”张二奎有张二奎的想法。
时不时地总找小丁借钱,张二奎一直感觉过意不去,作为回报,他一直暗中关注“小丁面馆”里里外外的动静,稍有风吹草动,他就及时地提醒小丁一下。
小丁笑着冲张二奎拱拱手,表示自己领二奎哥的人情。
冲小丁挥挥手,张二奎骑着人力三轮车回自家店铺去了。
望着张二奎渐行渐远的背影,小丁心下暗忖道:“餐馆那套经营方略,漫说他郭师傅,就算是孟与非、陈遇书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