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进三月,皇后便筹备起选秀事宜来。,暁\税/宅′ \哽+辛.最*快+这事以前她还询问了一声皇上,要不要如上回选秀前,给嫔妃们晋升晋升位份。
乾隆帝兴趣缺缺:“嫔位上便不用动了,皇后挑几个答应常在晋升一番,让宫里喜庆喜庆就是。”
娴妃婉嫔不得宠,偏生都是老实的。嘉嫔纯贵人以往得宠,却都查出手底下有猫腻。
乾隆帝看着腻烦得很,都要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眼光不好。可转头看看皇后与贵妃,又瞬间没了怀疑,瞧瞧皇后与贵妃,再看看嘉嫔与纯贵人!
分明都是她们两个的错!
乾隆帝得出以上结论以后,心平气和之余对两人更是不待见,晋位?没再将两人降位便是看在她们是宫中老人的份上。
皇后见皇上并无晋升之意,便也不再提,她斟酌着立了单子,定了晋升的常在答应人选,再行送到皇上跟前。
乾隆帝瞧了一眼,并无意见,只是单独提了一嘴,给柏贵人一个封号:怡。
没过几日,皇后懿旨便传入各个宫室:晋延禧宫柏常在为怡贵人、晋咸福宫周常在为周贵人、晋永和宫索答应为索常在。
最让宫人侧目的还得是怡贵人柏氏,“怡”字满文为“urgun”,意为“喜庆”,“吉庆”,虽不是特
别好的寓意,但从字面上来看便有欢欢喜喜,热热闹闹之意,可见皇上颇为喜欢怡贵人的活泼。
更何况怡贵人入宫以来,升升降降已是数回。旁的宫妃一旦失宠便是起复困难,而怡贵人从常在降为答应,又从答应晋为常在,如今又成了带有封号的贵人,可见她的运道也好。
故而这回晋升以后,怡贵人在后宫里的风头一下子盖过其余人,教她很是春风满面,更有宫人碎嘴说怡贵人说不得便是下一位贵妃。~白-马^书^院* ·已_发,布·醉-薪¢漳*踕^
“是谁在那胡说八道!?”瑞香听得这般言论,登时横眉竖眼。
她气势汹汹地呵斥一声,旋即便上前喝住那几个胆大碎嘴的宫婢太监,打算狠狠教训几句。
“瑞香。”高真如唤了一声。她看也没看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宫婢,漫不经心地往承乾宫而去。
“主子,就由他们这般乱说?”
“说说罢了,有甚好在意的。”
高真如是真不在意,这几年无论是大选还是小选选进宫的美人儿,宫人们都爱给之取名‘小贵妃’,又或是‘贵妃第二’。
有这般名头的没有十几二十来个,也有八九人,可无论是正儿八经选秀入宫的,还是从围房宫女进了后宫的,能稳稳得宠并在高真如跟前有名有姓的,总共只有安贵人与怡贵人两个。
而如今,安贵人宠爱已是不在。
高真如此前受伤时,空余出来的日子大多被怡贵人占了去,说怡贵人乃是新宠妃也不足为奇。
怡贵人本就是爱出风头的性子,只是此前身为常在,又有着被皇上训斥的名头在,还有陆贵人在旁劝解,多少还收敛着性子。
而如今,又又又嘚瑟起来。
高真如兴趣缺缺,随口道:“就是一个贵人罢了,与她计较什么。”
“再说。”
“这么蹦跶下去,说不得过几日又得回常在位置了。”
高真如觉得要是怡贵人不记住过往的教训,恐怕很快会重蹈覆辙。
而乾隆帝心里有本谱,次数多了,便如纯贵人那般彻底没了宠爱与地位。
故而高真如没放在心上,带着宫人进了承乾宫。她没提中途撞见的事儿,坐在皇后身侧,翻看起满满当当的画像资料,叹道:“又要选秀了。~兰?兰¢文*穴\ ~耕+鑫,罪·筷?”
“还是大选小选一并。”皇后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正巧前头清理后各处都缺了人手,这回也好填补填补。”
顿了顿,皇后补充道:“再来,皇上的意思是这回选秀要留几位满洲贵女才好。”
高真如闻言,不由好笑起来,眉眼弯弯的:“娴妃妹妹真是……”
如今高位嫔妃上,正经满洲大族出身的便只有娴妃一人。
按理说嘉嫔与纯贵人双双失宠,为平衡后宫势力,乾隆帝也应该多宠爱娴妃三分,而不是宠爱汉女出身的怡贵人。
可偏生乾隆帝去了翊坤宫几回以后,就没有然后了。
皇后想起这事也是头疼:“娴妃的性子着实是……有些强硬了。”
若是嫁到寻常八旗人家为福晋,娴妃应当是无人能够指责,能够完全操持家务事理的人物罢,偏偏她是嫁给乾隆帝,还是妾妃。
乾隆帝本就是说一不二,就连朝堂也只容得下他一人的声音。尚未登基时皇后还能劝上几句,时下也多是委婉述说,却不敢如过去那般直言上谏。
偏偏娴妃的性子与乾隆帝相仿,两个性格相似的人碰撞在一起,倒霉的便是地位低的那人。
几年下来,娴妃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