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字迹苍劲有力,透着一股庄严肃穆之感。
太渊抬头望去,只见对联上写着:培成仁德德有邻,此地欣邻白水;风尚兴贤贤可学,其人愿学紫阳。太渊看到这对联,会心一笑。林平之见状,好奇地问道:“师父,这对联有何深意?”太渊解释道:“‘玉蟾先生对朱子极为推崇,曾塑其遗像,并给予极高的评价。他在《诲琼玉蟾先生文集》中写道:‘皇极坠地,公归于天,武夷松竹,落日呜蝉。’可见他对朱子的敬仰之情。”林平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那师父觉得,这对联中的‘紫阳’指的是谁?”太渊摇了摇头,笑道:“这便不得而知了。或许是朱子,或许是紫阳山人,又或许两者皆有。道门之中,许多事本就难以言明。”说完,太渊合上双眼,放空心神,任由自己的感知在虚空中蔓延。他在以心神之力捕捉这座庵堂中的气息,探寻是否还有真正的道者在此隐居。良久,太渊睁开双目,眼中浮现出一缕失望之色。林平之清楚地看到师父的神情变化,忍不住问道:“师父,可有什么发现?”太渊轻叹一声,低声道:“观宇内的确有些道气儿,但气息最强的也不过在筑基阶段走了一半左右,而且生气薄弱,气息晦涩,如风烛残年之象。看来,这里已无真正的道者了。”当然也不排除有隐修的境界在太渊之上,让其察觉不到。“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既然来了,便该按规矩行事。”太渊收拾了下情绪,吩咐道,“平之,拜门。”林平之应声上前,恭敬地站在庵门前,朗声道:“紫阳一脉弟子林平之,随师太渊真人前来拜山,恳请庵中道友开门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