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铳刀是何物呢?”李国助明知故问。¨小?税?C-M′S_ ~庚¨薪¢罪~全.
“铳刀,是何汝宾所着《兵录》中提到的一种与火铳结合使用的刀具。”
洪旭出口成章,
“夫铳,火器也;刀,白兵也。”
“火器未发,则白兵不足恃;火器既发,则白兵不能及。”
“今制铳刀,铳藏刀腹,刀从铳柄,火发则刀不碍,刃接则铳不折。”
“临敌可兼两用,制骑尤便。”
“这是书上的原话,说人话就是——”
“此物刀身中空,可以随时套住枪管,把火铳变成短矛。”
“临敌之时远可射击,近可刺击,克制骑兵尤为便利。”
何汝宾《兵录》里记载的铳刀,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刺刀雏形。
至于欧洲军事史上对刺刀的最早描述,来自法国皮斯格子爵的三十年战争回忆录,
其中讲到法军在战场上使用一种长约30厘米的粗制刀具,近战时插入枪口像长矛一样使用。
在那之前火枪手作战时身边都有配备长柄武器的步兵保护,
刺刀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作战方式,
火枪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变为长矛兵,结阵对抗敌军骑兵的冲杀。
“哈哈哈哈,洪大哥当真是诙谐。?纨, · ·鰰*占, ′哽?新`最\全,”
李国助爽朗地笑道,
“知道小弟没有读过科举,还带给翻译一下。”
“洪大哥的意思,是说用铳刀就可以改善火枪兵的近战能力吗?”
“岂敢、岂敢!”
洪旭连忙摇手道,
“早就听说少东家文采斐然,若是走科举之路,还是有望前三甲的。”
“只是我也知道,咱们永明镇提倡实业兴邦,之乎者也的最是惹人讨厌。”
“其实在我看来,这何汝宾还是有些纸上谈兵的毛病。”
“铳刀根本不可能像他说的那样,制骑尤便的。”
“骑兵冲锋何其迅捷,火铳装填步骤繁琐,在骑兵冲上来之前,又能打放几次?”
“大多数情况下,火铳打放一次就该准备近战了。”
“可在近战之前,还要安装铳刀,骑兵何其迅速,又如何能来得及安装?”
“可若早早安装了铳刀,铳口就被堵住了,又如何能够射击呢?”
“所以《兵录》虽是在万历三十四年成书,铳刀却至今都没能在军中普及,就是这个原因。”
“反正我是觉得《兵录》记载的铳刀是不如长矛手与火铳手混编的阵形好用的。”
“有长矛手护着,火铳就可以专心装填和射击,”
“哪怕就是敌骑冲到阵前了,只要有长矛手顶着,火铳手还是可以装填射击的。·微!趣?小¨税\ ¢罪′新/漳+结?哽~薪,筷·”
“那洪大哥又为何要那般笃定地说,铳刀可以提升火枪兵的近战能力呢?”
李国助故作困惑地问道。
“我后面不是还说了一句‘但需要改进’吗?”洪旭斜眼笑道。
“那依洪大哥之见,该如何改进铳刀,才能使火枪兵赶上长矛手和火枪兵混编的阵形呢?”
李国助问道,他这个问法其实是带有引导性的,
是企图把洪旭的思路引向刺刀能否使火枪手彻底淘汰长矛手的思考之上。
“设法使铳刀安装到铳管上以后,不会堵住枪口!”
洪旭斩钉截铁地道,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岂止是能使火枪兵赶上长矛手和火枪兵混编的阵形,”
“哪怕是把阵列里的长矛手全都去掉都可以,反而还能使火枪兵阵列更加强大。”
“哦!此话怎讲?”
李国助心下一惊,洪旭的话,让他大为震撼,没想到这个时代竟有人目光能如此长远。
“那你说,相同的人数,是长矛手与火枪手混编的阵形远程火力猛,还是纯火枪手的阵形远程火力猛?”洪旭笑着反问。
“那自然是纯火枪手的远程火力猛了。”
李国助笑道,却又话锋一转,
“可是再多的火枪手,也无法在骑兵冲上来之前,将他们打崩。”
“而纯火枪手也没法抵御骑兵的冲杀呀。”
“但只要能做到,把铳刀安装在铳管上不堵塞铳口,火枪手阵列就能抵御骑兵的冲杀了。”
洪旭信心满满地道,
“因为这样,在骑兵还离得远时,步兵是火枪手,”
“在骑兵冲到阵前时,他们就是长矛手,根本无需花费时间转换。”
“而且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无论远近,他们都比长矛手与火枪手混编的阵形强。”
“妙——啊!”
李国助情不自禁地拍手道,虽然这个道理他早就明白,但从洪旭嘴里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