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351章 道藏天工

“道长可知有多少炼丹术的产物,及炼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出的知识被应用到了生产实践中呢?”

李国助反问。-r¢w/z+w¢w\.*n,e·t_

“那可真不少呢。”

鹤放道人自豪地道,

“如冶金、火药、医药、食品、染料、陶瓷、琉璃等的制造方法都是炼丹术的成果。”

“道长能举一些例子吗?”

李国助两眼放光地道,

“最好是就单一领域,比如冶金多举一些例子。”

“那贫道就举几个冶金的例子吧。”

鹤放道人居然想都不想,张口就来,

“比如提纯黄金的汞齐法和灰吹法,汉代已广泛用于黄金提纯,唐代《丹房镜源》详细记载了此法。”

“又如提纯白银的分银法,就是宋代《浸铜要略》提到的‘硝石法’提银。”

“灰吹法亦可用于提炼白银。”

“汉代《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此为胆矾炼铜,或曰水法炼铜。”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记载‘取铜矿捣碎,与炭同置炉中,鼓风煅之,铜流如液’,此为火法炼铜。”

“《丹房镜源》载‘炉甘石伏火,可点铜为黄’,此为制黄铜法。”

“《丹房镜源》载,‘生铁炒炼,去其渣滓,乃成钢’,此为炒钢法。,3/3.k?a¨n~s_h,u¨.\c`o-m_”

“《铅汞甲庚至宝集成》载,‘以生铁投熟铁中,熔而为一,其钢甚坚’,此为灌钢法……”

“哈哈哈哈!道长果然是精通炼丹术的!”

李国助突然激动地道,不等鹤放道人举其他领域的例子,就下了结论。

这倒不是说他草率,试问道经中记载的冶金方法世上又有几人能信手拈来?

尤其鹤放道人所说《丹房镜源》里提到的制黄铜法,再进一步就是提纯金属锌的方法了。

中国在元代已能生产单质锌,早于欧洲,但明代才系统记录技术。

在《天工开物》里,宋应星详细描述了“倭铅”的蒸馏法冶炼工艺:

“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

这一方法与现代锌冶炼原理一致,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锌工业化生产记录。

“倭铅”就是当时对单质“锌”的称呼。

“小居士谬赞了,贫道不过是熟读道经罢了。”鹤放道人谦虚道。

“诶,我们要的就是道长这种熟读道经的大德高道!”

李国助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然后郑重其事地道,

“道长既然在这二十天里详细考察了永明镇的五座城镇,就应该知道我们有多么重视实业。o¨%兰-e*兰ˉ?文?学? £}-最!新e章??节¤o更+新2#?快|(”

“我们非常需要松散地记载于道经中的各类实业技术。”

“奈何道经中记载的实业技术不但零散,而且常用隐语写成。”

“我们迫切需要有人能把散落在道经中的各类实业技术辑录出来,加以总结整理,”

“同时把那些用隐语记载的实用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来。”

“可惜我们之中一直都找不到精通道经又懂得这些隐语的人。”

“而道长正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人。”

“不知道长可愿留在永明镇,来完成这项工作呢?”

“如今天下板荡,建奴肆虐辽东,屠戮汉家百姓无算。”

“唯有火器才能帮助我们战胜建奴,保家卫国。”

“而要造出精良的火器,我们就必须发展实业,也唯有实业才能安邦定国,救民于倒悬。”

“道长若能完成此项工作,便是亘古以来未有之大功德呀!”

“啊这……”鹤放道人一时也不知如何抉择。

“我附议!弘济小友言之有理,老夫强烈建议道长留下来汇编此书!”

徐光启立即帮着李国助劝说起来。

“是啊道长,看在少东家这么有诚意的份上,你就答应他吧。”

李笃培也帮着劝道。

“我也附议!”

沈有容也帮着劝说起来,

“自孙思邈炼出火药以来,我华夏才有了足以抵御鞑虏的火器。”

“道长若能完成这项前无古人的壮举,说不定能将火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到时我华夏江山或许就再也无需畏惧鞑虏了,此等功德可昭日月呀!”

“是呀道长,毛总兵也一定会支持你的!”沈世魁也劝道。

“我这里还一些欧罗巴人的炼金术秘笈,当可与炼丹术取长补短。”

李国助目光灼灼地看着鹤放道人,循循善诱道,

“道长若肯留下来,这些秘笈皆可赠予道长。”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