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武侠 > 我有一鼎炼妖壶 > 第392章 告一段落

土地还是那些土地,种地的人也还是那些人,区别只在于土地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大周对于地方施行的是定额税,不管收成好坏、土地多少,该缴纳的税赋都是统一的。

特权阶层们会根据各自的地位、身份不同,将这些定额税互相摊派,每一家需要缴纳的税赋是固定的,偷税漏税的举动便毫无意义。

因此特权阶层们对于土地的兼并,除了让底层百姓们的生活更加举步维艰外,对于大周朝廷实际上并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再加上土地终究需要有人去种,特权阶层们不可能亲自赤膊上阵,去当泥土里讨食吃的泥腿子。

那无论他们愿不愿意,都得考虑到自家佃户是否能够活下去的问题。

一旦自家的佃户活不下去,放弃耕地成为流民,那他们兼并的土地就将直接荒废,该缴纳的税赋又不能少,岂不是等于在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但各个地方的寺庙对于土地的大量兼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情况。

寺庙是无需缴纳税赋的!

在崔元烈主持的调查中,几乎每一间寺庙都有在对民间进行放贷。

利率不算高、甚至相当良心,可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只要借了贷,就一辈子都别想再还清身上所欠的债务!

哪怕来年风调雨顺,土地丰收,地方官员也有一万种方法把丰收的粮食强行征收上去,让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户到头来依旧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

饭都吃不饱,又如何偿还寺庙的借贷?

还不上借贷,只能用属于自己的田地抵债,于是寺庙兼并的土地越来越多,有地种的农户越来越少。

这些通过放贷得来的巨额收益,只要拿出一部分用于贿赂地方官吏,便可以得到地方官吏无保留的全力支持,无需有任何后顾之忧。

奇怪的是,耕地的数量是有限的。

寺庙占据的耕地越来越多,自然意味着有能力纳税的农户越来越少。

可各个地方的税收却从未迟缴、少缴!

若非这一次国库税银失窃案实在是过于离谱,以至于最终查证了税银并非失窃,而是亏空后采取了这种冒险的手段尝试平账,那恐怕寺庙对于地方上的庞大影响力仍然能继续掩盖下去!

整整一个多月,崔元烈指挥着手下十二道巡按使,调动了大量不知以什么身份潜伏在朝廷各个衙门里的‘无面人’,针对税银问题进行了一番不设上限的暗查。

因此受到波及的官员就像传染病一样自上而下的朝着整个大周的各级官府蔓延开来。

张太玄根本没想过将问题扩大化到这种程度。

在事情有了失控迹象的起初,张太玄其实尝试过终止对四海钱庄的调查。

奈何他一开始起的调门实在是太高了,并且摆出了一副不把四海钱庄的问题钉死、不将四海钱庄纳入到朝廷的管控之内,便绝对誓不罢休的态度。

以至于当他察觉到了事情不对时,再想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已经来不及了。

朝堂之上最忌讳的就是反复横跳,很多时候,当你做出了选择,那即便发现自己的选择是错的,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随着查办四海钱庄的问题查到源头,却发现问题真正的起点来自于地方上的各级府衙,张太玄最初所希望达成的目标也就彻底幻灭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让四海钱庄保持独立,贪腐确实会比较严重,可至少跟地方各级府衙之间隔着一层,彼此不至于形如一体。

真要是将四海钱庄纳入到朝廷的监察体系之内,不但贪腐的现象有可能变的更多,同时还会导致四海钱庄彻底跟各地府衙沆瀣一气。

张太玄的初衷是好的,从理论上来看,对整个大周都会有明显的好处。

然而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

朝廷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归根结底要看吏治!

由于临近年节,从神都到地方都在为过年做准备,这时候实在是不宜大动干戈。

所以针对税银亏空的调查并未真的一查到底。

问题太过严重,涉及到的官员太多,大周又如此的幅员辽阔,别说一个月了,便是耗费上一整年的时间,都够呛能将所有的环节梳理清楚。

况且真梳理清楚了又能如何?

难道将所有牵扯到其中的官吏都砍掉脑袋吗?

要只有一两个人,那绝对说砍便砍。

上到一二十人的话,调查清楚也可以砍个干净。

可若是提升到了一二百人,就得考虑下砍掉他们的脑袋,会不会导致其他官员人人自危了。

偏偏这一次牵扯其中的官吏,哪怕仅仅只是粗略的估算一下,都至少能达到数万人的规模!

注意,这不是数万平民百姓!

而是数万名有品级的官员和积年老吏!

一下子死掉数万名平民,朝廷不会在乎,可一下子死掉数万名官吏,朝廷甚至有可能陷入崩溃!

吴璃同样没想到问题竟然会这般严重。

在她的预想中,借着这样一个机会,对张太玄的威望造成巨大的打击,顺便将朝廷从中枢到地方的官吏全部梳理一遍,大概就是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