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穿越不造反,难道等过年 > 第927章 需要兴修水渠

对于西疆三郡之地的农业发展,唐风格外重视。`_?我$?2的-??书£?城(3/ ?}?追^£最′{?新?章?节1{?

如今大盛各地战事将起,将会极大地影响到农业耕种。

商会虽然也趁着全面战争还没有打起来的当口在疯狂地屯粮。

可是外地行商运来的粮食始终有限,而且价格相比两年前已经翻了一番。

只有三郡之地开垦出更多的田地,扩大耕种面积,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再通过更新农具提高耕作效率,通过除草除虫施肥浇水等措施来提高粮食产量。

只要休养生息一两年,三郡之地就有极大的可能做到自给自足。

如此一来,再有外地入侵的时候,也不用惧怕后勤补给跟不上。

对于赵大山刚刚的表态,唐风格外满意。

唐风满意地点头,“好。”

“你有此恒心,本王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

说着他话锋一转,“家里人都还好吧?”

赵大山赶忙回道,“托平天王的鸿福,家里人一切安好,如今都在官庄做活。?)?兰[!兰*=?文?×&学/ ?首·&^发+”

唐风放眼望去,左侧地势较低的位置。

一个农夫站在犁耙上面,赶着耕牛在耙地。

还有一些农夫卷着裤管,光着脚在水田里。

他们正在用手中的锄头,将犁耙没有耙到的大土块,一个个打散。

在田埂的边上,有两个青壮,正推动着一个绞盘。

绞盘与龙骨水车连接在一起,清澈的溪水正通过水车的转动,浇灌在田里。

赵大山见唐风注视着正在打整的稻田,兴奋地说道,

“平天王,那是府衙送来的龙骨水车。”

“有了龙骨水车,能够扩大水稻的种植。”

“以前种植水稻,必须要在河边,溪边,能够将水流引进田里的地方。”

“有了龙骨水车,就算是地势高一点的地方,都不用担心因为缺水而无法种植水稻。”

“眼前这块水田,就是我们平整的第四块,用龙骨水车引水的水田。_x¢i\a·o_s/h_u/o?g*u.a′i`.!n~e`t\”

“这龙骨水车,对于良田的灌溉极其有用。”

“而且非常省时省力。”

“就眼前这块田,若是用水桶挑水的话,那需要不少的劳力。”

“如今只需要两个劳力轮换,一天就能够将水田需要的水打满。”

“可省事了。”

龙骨水车这种装置,唐风为了西疆三郡之地的农业发展。

完全是免费贡献出了设计。

这种装置制造并不麻烦,只要是木匠稍加学习就可以打造出来。

只不过,想要龙骨水车的使用寿命更长,其各核心部件最好是更换成金属的轴承。

只是如今技术与资源受限,只能够先凑合着用。

即便这样,龙骨水车对农业耕种起到的作用极其重大。

赵大山说完之后,唐风指着远处说道,

“要彻底解决灌溉问题,还得兴修水渠才行。”

“有了水渠,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耕种用水。”

“而龙骨水车,它是保障和解决耕种最后一里的用水而已。”

唐风转身对关佩玉说道,“这件事你记下来。”

“回头让诸位大人寻找精通水利的能人,解决西疆水利灌溉的问题。”

说起兴修水利,唐风便不自禁地想到了另一个时空,战国李冰父子开始修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那可是造福了百姓千年,把天府平原变成了一片沃野。

“规划好水利灌溉网,农闲的时候就可以动工开始修筑水渠。”

听到唐风如此上心农事,赵大山心中感慨万千。

以前那些城中的大老爷,谁会为老百姓考虑这些。

可现在在平天王的带领下,宝通城不少官员都极其务实。

一个个都是真正忧国忧民的好官。

老百姓的未来,美好无比。

关佩玉赶忙点头,“请主公放心,佩玉记下了。”

唐风微微颔首,再次开口问道,“我看官庄这里有三四台龙骨水车。”

“这些都是工部打造的吗?”

关佩玉连连点头,“主公说得不错,的确是工部所打造。”

“那龙骨水车的推广情况如何?”

关佩玉不假思索地开口道,“龙骨水车的结构并不复杂。”

“工部通过西疆时报,把龙骨水车的制作过程与方法都详细地刊登了上去。”

“只要有木匠的村落,或者有动手能力强的村落,都可以将其打造出来。”

“而且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来决定打造龙骨水车的大小。”

“龙骨水车采用榫卯结构和木钉混合连接。”

“而万家火杂货铺早已有木匠工具售卖。”

“根据各地宣报员的反馈,已经有不少村落,已经打造了龙骨水车。”

“其区别就在在于用材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打造出来的质量不一样。”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