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穿越不造反,难道等过年 > 第554章 当赏,当赏!

“这样一把锄头,卖多少银钱?”他指着锄头问道。

钟太响听到这个问题,将目光投向了关佩玉。

“这个还是请佩玉给少爷说说吧。”

唐风转头看向关佩玉。

不等他开口,关佩玉便开口说道,

“少爷,钟主事之前建议这样的锄头,卖五贯钱。”

“放眼整个大盛,这样的锄头别说卖五贯钱,就算是卖十贯钱,都有人买。”

“为什么?因为这是铁器。”

“可是若是卖那么贵,能够买的起的人家并不多。”

“想要让今年春耕百姓能够耕种更多粮食,这锄头的价格就不能贵了。”

“若是卖五贯钱,即便去年县衙没有收取秋赋,也没有几个老百姓能够拿出五千个铜子儿来。”

“可能最后也只会流转到那些地主乡绅的手中。”

“这完全少爷的初衷背道而驰。”

听了关佩玉的这番话,唐风赞许地点了点头。

不愧是官家之后,这眼界还是要宽不少。

“少爷日理万机,佩玉不想这点小事还要少爷操心。”

“所以佩玉就私自做主,锄头一贯钱一把,犁铧五贯钱一架。”

关佩玉说完之后,双手攥着衣角,神色忐忑地站在一侧。

唐风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问道,“说说为何定价一贯钱。”

关佩玉一愣,赶忙开口,

“去年没有收秋赋,根据了解,大多数家庭的粮食,省着点吃基本上不会挨饿。”

“目前工坊打造的锄头与犁铧数量有限,目标主要是售卖给周遭十里八乡的村民。”

“周遭十里八乡,那些军属家庭,家里做工的工钱加上军饷,以及军营中的奖赏。”

“两三家凑一凑,买一架犁铧是没有问题。”

“那些非军属家庭,凑一凑,紧一紧,买上一把锄头也不是什么难事。”

“家境好一点的,说不得还能够买数把锄头。”

“这样一来,军属家庭将会是第一批用上锄头与犁铧的人家。”

“不过想要买锄头与犁铧,需要经过族老的审核与确认。”

“目前锄头与犁铧只卖给老百姓。”

唐风听了她这番话,明白她的策略,也是在提高百姓对当兵的认可度。

“若是那些乡绅与地主也想买呢?”

听了他这话语,关佩玉笑了起来。

“这很简单,乡绅地主想买,那就价格翻倍。”

“若是百姓私自转卖,一经发现,三年之内不再有购买农具的资格。”

钟太响轻叹了一口气,“佩玉,其实即便这样,还是有人会把农具卖给地主乡绅。”

“比如犁铧,毕竟需要耕牛才能够用。”

“县衙分配的耕牛有限,所以犁铧的用处有限。”

“可那些乡绅地主有耕牛,他宁愿花六两银子,让一个百姓代买,也不会在我们这里花十两银子。”

“触手可及的一两银子,与三年的购买资格,肯定有人愿意选择一两银子。”

“甚至不用一两银子,也有人愿意干。”

听了钟太响的话语,关佩玉笑着说道,“那是不是地主乡绅,多给了银钱?”

“老百姓是不是也得了好处费?”

“我帮了地主乡绅,但是我的亲戚朋友,还可以用原价买呀!”

唐风顿时明白过来,关佩玉这样的规矩,就是要让百姓赚点乡绅地主的辛苦钱啊。

接着关佩玉又继续说道,“而且谁说犁铧就一定要用耕牛了?”

“不用耕牛用什么?”听到她这么说,唐风等人都愣住了。

关佩玉看向几人,耐心地解释起来,

“我请寨子中的叔伯们试过。”

“少爷设计的这种头尖尾大的铁犁铧,用来翻土十分轻松。”

“比佩玉以前见到的那种直犁不知道好用了多少倍。”

“即便不用耕牛,使用人力,也能够达到很好的翻土效果。”

“一头耕牛四十多两银子,可不是老百姓能够轻易买得起的。”

“一架犁铧五两银子,几家人一起凑凑,完全没有问题。”

唐风听完之后不禁哑然。

不过不得不说,这小妮子说的一点没错。

“就按照你说的去办,这件事情,你想得比我都还要周到。”

他很是坦然地对关佩玉说道。

关佩玉和钟太响两人闻言,都松了一口气。

“快带我去看看锻造机。”

唐风想起刚刚钟太响说的事情,笑着催促道。

“少爷,这就是请老朱送来的配件,帮忙组装好的锻造机,可真是厉害。”

他看着钟太响眉飞色舞,指着眼前巨大的重锤正缓缓升起,不禁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