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全程没说上几句话,颇为高冷。
又转了几家店,便到了地摊区,今天并非是周末,再加上临近午时,地堆稀稀疏疏,人流不多,摊位也不多,
在这个地方,个个人精,按易先存所说,捡漏也只存在于八九十年代,进入新仟年以后,捡大漏几乎不可能,
一方面,真东西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摊主也越来越精,以前他们从乡下收到东西,加到合适利润就会卖,
现在嘛,他们看不准的,都会花钱请人帮着看,宁愿多花钱,也不愿放跑真玩意儿。
韩顺平看中一个扳指,跟摊主好一会比划,才以6000元的价格拿下,按摊主说是清中期某个贝勒的玩物,
但买到手之后,韩顺平和易先存都断定,到不了清中,价格嘛,也不算低,主要还是老韩蛮喜欢。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陈先生,倒是花钱买了一把折扇,这次讨价还价的时间更长,足足花了十多分钟,
没想到,高冷的陈先生,在讲价时居然滔滔不绝,因为几十块都要磨一磨。
东西拿到手,几人出发,陈先生见赵勤一脸讶异,他难得的笑了笑,开口解释,
“买卖古玩,讲的是眼力,也讲见识,这个见识就是在嘴皮子上,我不在乎那几十块,但我认可这把扇子的价值,再多给几十,我就觉得亏了,
我知道你不差钱,但你买铜像的方式,在行内我是不认可的,
因为你给的价格,不仅超过了我对铜像也认知,其实也超出了老庄所想要的保底价太高。”
赵勤拱手表示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