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改变战局的能力,可如果将战争的规模扩大,形成军势上的碾压,那就算再多来几个帝具使也不会是异民族大军的对手。
至少,从之前对方已经暴露的那几名帝具使来看是这样。
如果没有更多的后手,恐怕对方这次很快就会被自己的军队碾平,成为异民族在他努马.塞卡带领下步入辉煌的第一个牺牲品!
想法很美好,但可惜,对方的确还有后手,还以此让异民族吃了不小的亏。
之前一路势如破竹,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胜利,甚至把获胜看成理所当然。别说各部族的首领心态变飘,就算是努马.塞卡都多少有些轻敌,直到在平原中部被七盾同盟伏击,一夜间损失近万名战士,才让努马.塞卡猛然清醒过来,但本质上也只是警惕敌人的‘小动作’,正面战场他还是对异民族军队有绝对的信心。
在竖壁清野的环境下,各部族一半人供应食物一半人准备作战是十分无奈的手段,且异民族的军队还是由大大小小许多不同部落组成,部族与部族间非常独立,彼此采集的‘范围’也划分得很明确---几十个部落夜晚宿营时集合在一起还看不出来,但等到了白天战士们散开,各部落分别向自己负责的区域前进后从高空看整支军队就会像吹了气的气球那样变大。
这就造成了一定会有少数部族负责的区域容易让人偷袭,尤其是‘气球’的最外圈,作为侵略者的异民族总归没有当地人那样熟悉地形,会被伏击真是一点都不奇怪。
本来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让「泰克隆」那样的大部落驻防在外圈,以努马.塞卡对厄里斯平原上现存兵力的了解,他认为敌人并没有足够的兵源来执行突袭,即使派出来了最多也只是骚扰,所以只要有「泰克隆」这样的大部落巡视在外圈,其它独立作战能力相对较弱的小部族就可以安心完成每天的工作,并把战士的状态好好维持到决战到来。
这个想法是没错,可问题在于,他们没办法实施。
北方冻土上的异民族向来提倡的都是‘恃强凌弱’,绝不会宣传‘舍己为人’,因此哪怕同样觉得敌人的骚扰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可大部族也没理由去为小部落挡祸,倒不如说身为北方冻土上更有威望也更有影响力的大部落,自己安心呆在内圈然后让那些兵力稀少的小部落出去替自己抵挡麻烦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毕竟这很符合异民族的惯例,强大的部落本来就有这样的特权,而小部落如果反对,最后引来的可能就会是大部落的征讨,只不过现在理论上异民族已经被统一,所以类似的事情才不太会发生而已。
努马.塞卡甚至当前的异民族还是没有摆脱各部落‘各自为政’的状态,他这个王子并不是异民族的领袖,顶端只能算异民族各部族间的纽带---然而暂时他也没办法改变这一事实,再加上他本心里认为敌人就算有行动不会太强,因为之前探查到的敌方兵力就摆在那儿,没道理突然多出一支大军,所以他也默认了各部族的决定。
「卡克什」的覆灭超乎所有人的预料,这当中包括各部族首领,然后也包括努马.塞卡自己。
数千头危险种组成的大军,这样的情报让努马.塞卡难以坐视,如果继续维持现在的阵型放任下去,那很难说外圈的小部族会不会被蚕食,虽然异民族这边也可以将计就计引对方出动、想办法将那支危险种大军干掉,可还是那句话,就算再怎么侦查地形,他们始终也都是入侵者,对当地的了解不可能比这里的原住民更深。
在对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没有充分认识的情况,贸然‘将计就计’可能反而会给对手抓到机会,最终引来不可测的结局。
所以努马.塞卡不想冒险,再说也没那必要,毕竟异民族的大军在整体军势上还是有着绝对的优势,哪怕现在的士兵数量再减掉一半,只要能成功到达决战地,他们就还是可以很轻易地拿下敌人。
当然,努马.塞卡还有更宏愿的目标,他不愿意在厄里斯平原上损耗太多战士,因此他就更想要稳妥。
「泰克隆」部落的首领汗塔尔率先遵循了他的意志,答应带「泰克隆」的战士和外圈小部落换防,这对努马.塞卡推行命令有巨大好处。
为了表彰汗塔尔的忠诚,同时也是变相奖励,努马.塞卡在私下里对汗塔尔承诺,等拿下厄里斯平原后会在领土分配上额外照顾「泰克隆」部落,给予他们更大也更好的区域---这让汗塔尔非常激动,然后就是各种指天发誓自己以后一定会继续忠于王子,王子枪指之处就是自己努力方向云云。
忠臣的宣誓还在耳边,但只是一天之隔,誓言就变成遗言。
如果时间回到那个时候,回到那片汗塔尔战斗的土地,相信努马.塞卡就能看到汗塔尔眼中的不甘---勇猛的